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,充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,铸塑本领过硬的思政“铁军”,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,近日,赣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邹志坚带领8名思政教师赴广西沿着总书记的足迹,开展了暑期实践研修活动,将思政“小课堂”搬进社会“大课堂”。
从“南宁的女儿”——邓颖超纪念馆的深情凝视,到广西民族文化交融发展的壮丽画卷;从昆仑关战役的硝烟回望,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足迹探寻柳州创新发展的蓬勃生机;从漓江水系的生态考察,到湘江战役旧址的深切缅怀。教师们赴红色教育基地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、历史文化传统古迹和生态保护实地,通过专题讲座、现场教学、讨论交流等方式开展研修学习,通过走出课堂、走进实境,亲身感悟革命先辈曾经走过的艰苦岁月,从红色足迹中践行党的初心,铭记党的辉煌成就。
专题讲座 攒“大思政课”素材——入脑
广西大学苏毅清副教授在专题讲座中用白猫和黑猫论、剩余价值学说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,通过案例教学激活课堂,将抽象、枯燥的理论生动化,既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,又强化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;诠释了如何将案例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,启示思政教师从不同的视角剖析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;也启发了广大思政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,从而提升教学效果。
现场教学 树“大思政课”信心——入心
教师们先后参观邓颖超纪念馆、广西民族博物馆,了解南宁的女儿——邓颖超的革命先辈精神,深刻了解广西的红色历史和民族文化,积累丰富的红色文化素材和生动的红色案例,丰富了教学资源,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。抵达柳州后教师们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参观了柳州螺蛳粉产业园,感受柳州人将“小米粉”做成“大产业”的实践与启示。7月14日上午,教师们前往光华铺红军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,考察湘江战役临时指挥部三官堂及中央红军渡江点界首渡口,教师们亲临湘江岸边祭奠英魂,在桂林市委党校副教授莫桂烈的带领下齐诵《湘江为英雄歌唱》,现场教学仿佛把大家带回到当年战火纷飞、可歌可泣的革命年代。
研讨交流 育“大思政课”情怀——入髓
现场教学结束后各院校进行了研讨交流,邹志坚对抚州作为中央苏区北大门的历史向大家作了补充:“抚州是中央苏区的北大门,是第二次、第四次、第五次反‘围剿’的主战场,有许多革命旧址、革命文物和革命先烈的革命事迹,对于探索新型教研模式,改革创新教学方法,推进抚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,制定红色研学线路,使学生走出校园、在研学中真听、真看、真感受,推动思政‘小课堂’走向社会‘大课堂’具有重要的地域优势。下一步,赣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将联合抚州烈士陵园、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(广昌段)等革命遗址和红色景点,不断丰富和拓展思政课教育实践资源,开展思政青年讲堂,通过线上线下、情境体验、案例拓展等方法增强高校思政课一体化育人实效;持续助力红色景区景点打造成集生态文明展示、红色基因传承、爱国主义教育等为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,实现抚州的‘红色景区’‘绿色田园’与思政教学相得益彰。”
在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纪念馆内,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》教研室主任张爱云老师开展了现场实践教学,“此次暑期实践研修,不仅是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,更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实践。34岁断肠明志的陈树湘、平均年龄不到19岁的牺牲的5万多名红军战士,让我感受到信仰的坚定,信念的力量。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,积极投身于铸魂育人的思政工作,砥砺奋进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。”张爱云动情地说。全体教师认真聆听,深切感受到入脑入心入髓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。
此次触动灵魂的“移动的大思政课”既是一次红色精神的洗礼,也是一次革命信念的锤炼,打造了“思政课程”和“课程思政”的同频共振,既充分发挥显性教育“课程育人”的效应,又发挥隐性教育“文化育人”的功能。在今后的教学中,教师们将以此次研修为契机,弘扬红色文化,传承红色基因,讲好红色故事,擘画好新时代赣东教育新蓝图,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,让思政课更有厚度、温度、力度。
文图/黄佳丽 编辑/郑志英 审核/邹志坚